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情感 >

如何营造仪式感(如何让人生具有仪式感)

2021-12-20 15:50作者:情感助手情感 0人已围观

摘要生活要有仪式感,仪式感究竟是什么?它真的是某些人为了区别于他人而“装”出来的吗?清代文学家李渔...

生活要有仪式感,仪式感究竟是什么?它真的是某些人为了区别于他人而“装”出来的吗?清代文学家李渔用自己精致的生活,为我们揭晓了正确的答案。李渔仪式感究竟是什么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异常快速,在人人忙碌的紧张中,更多人的口中开始谈及“仪式感”的话题。什么是仪式感?答案很简单,仪式感是一种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会让你活得更高级。《小王子》里曾经说过: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仪式感究竟有多重要呢?大概是任何一个人任何一种感情都需要。

仪式感不需要隆重,却需要看重,因为它是生活的点缀,也是人生长路上盛开的花朵,只有稍许停步驻足,才能向更远的地方前行,也许仪式感就是我们人生的“加油站”,它能带给我们无穷的动力。对于“仪式感”,清代著名学者李渔曾对其加以诠释,总结了关于仪式感的诸多属性。

李渔原名仙侣,是金华兰溪人,为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素有才子之美誉,被时人称为“李十郎”。李渔自幼聪明好学,曾考入金华府库,后又心无意仕途而从事指导戏剧演出之事。李渔曾设有家戏班,曾前往各地演出,继而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经验,成为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也正是靠着戏班子赚来的不菲收入,李渔的生活也一直悠哉悠哉毫无忧愁,久而久之,他的生活之中便充满了精致。

一、李渔穿衣的仪式感

李渔曾说过:“妇人之衣,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绮罗文绣之服,被垢蒙尘,反不若布服之鲜美,所谓贵洁不贵精也。”换句话说,李渔从不喜欢华贵的衣物,而是讲究穿衣的品味,即使一个人的身上套着精致的丝绸,也会因为脏兮兮而被人厌弃。仪式感向来不是精心装扮出来的精致典雅,而是发自内心的舒适,找到属于自己的舒适区,才是真正的仪式感。

二、李渔对音乐的态度充满仪式感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话虽如此,但丝竹之声却能愉悦人们的心灵,让人在一天的疲乏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净土。李渔认为:丝竹之音,推琴为首。古乐相传至今,其已变而未尽变者,独此一种,余皆末世之音也。妇人学此,可以变化心性,欲置温柔乡,不可无此陶熔之具。毫无疑问,李渔对于生活的态度是积极的,在他的心中,音乐是神奇且具有实际意义的心灵慰藉品,只有从心底对其加以敬畏与欣赏,方能领悟生活的真谛。

三、李渔对食鱼的态度

在李渔看来,“鱼者首重在鲜,次则及肥,肥而且鲜,鱼之能事毕矣。每一种鱼都是鲜的代表,每一种鱼却也有鲜的特殊,只有用最合适的方法烹饪合适的鱼,才能真正的品咂出其最本质的味道。吃鱼如此,生活亦是如此,仪式感向来不需要强求,只要以合适的态度加以对待才是最完美的。

四、李渔对书房的态度

书房是文房四宝的归属地,也是众多文章诞生的源泉,书香之气的氤氲,永远是书房最令人亲近的属性。李渔言道“书房之壁,最宜潇洒。欲其潇洒,切忌油漆。油漆二物,俗物也,前人不得已而用之,非好为是沾沾者。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书房亦是如此。书房飘散的应该是书香,而不是过度装潢的油漆之气,否则便是舍本逐末。找不到心与自然的交流,纵然是金屋又如何?刻在文人骨子里的并不是清高,而是清雅。

五、李渔对酒具的态度

酒是华夏文明历史上最重要的饮品,酒能解千愁,酒能醉人心。当然,仅有好酒还不够,更要有上好的酒具,那么什么才能算是真正的好酒具呢?李渔认为,“酒具用金银,犹妆奁之用珠翠,皆不得已而为之,非宴集时所应有也。诚然,酒具最珍贵者当属犀角,犀角名贵而又低调,展现了奢华而内敛的人生格局,李渔的形容堪称恰到好处。

仪式感不是凭空捏造的,它是人生舒适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让人生具有真正的仪式感,方能一以贯之地享受人生,继而驻足静心观赏人生路上的美景。

参考资料:《李渔人生》泰安出版社出版 方子静著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Tags: 夫妻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