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情感 >

不要去联系拉黑你的人(永远不要主动加回来)

2021-11-26 15:30作者:情感助手情感 0人已围观

摘要受害者感谢刁 一、背景 2019年5月24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谢刁在北京被一名中学同学暗杀,但案件未当庭宣...

受害者感谢刁

一、背景 2019年5月24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谢刁在北京被一名中学同学暗杀,但案件未当庭宣判。

2018年6月,谢调邀请来京的中学同学周凯旋吃饭。毫无征兆的,谢刁被对方捅了8刀,不幸身亡。

周凯旋告诉自己,2016年大学期间,在一次中学同学聚会上,他被谢刁讽刺羞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据媒体调查,当天的晚会上出现了罗生门的现象。参加聚会的学生大多表示不记得当时的冲突。

只有一个同学曾经说过他印象深刻,但没有周凯旋说的那么严重。

据谢刁的妈妈说,她记得谢刁同学同学聚会后回家,说他批评同学,希望同学迷路。

所以,谢调应该是出于对周凯旋的关心,对他不努力学习、玩游戏、课程不及格等表现不满。本着朋友之间坦诚相待的精神,他批评并说服了他。

谢刁是否采取了类似的方式来引起对方的警惕,只能推测,无法确定。

在此次聚会中,谢雕拉了一个九人的微信群。后来周凯旋莫名退群,并把其它同学都拉黑了。

两三个月后,谢雕主动联系周凯旋,把他加回好友,拉回群里。

所以他们似乎继续正常交往,直到两年后谋杀发生。

电影《一条河穿过它》

二、无效的劝说无论谢刁采取的是温和还是激进的做法,谢刁的做法本质上都是可以理解的,初衷也是好的。如果他走得太远,应该是基于对双方关系的足够信任。

他这么认为,但对方没有。这就是悲剧的根源。

一个人很难改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方式和性格特点,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根源。

这些根源是个体自身的经验和洞察力、价值观和世界观,而这些信念和观念是个体长期生活的结果。

同一座山,不同的车站,不同的风景。即使在同一个位置,每个人的心情和思维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对一个人在某个方面的批评,本质上是对他的整个价值系统和思维方式的质疑,这是他一切行为的基石。

心理学有一种本能的自我防御机制,旨在保护心理学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所以它会拒绝与其之前的经验、见解、信念和观念不一致的东西,包括他人善意的批评。

面对批评,人们会下意识地为自己辩解,先为自己找理由。这是正常的非理性反应,有自我保护的意思。

没有这种防御机制,个体就会陷入不停的自责和懊悔之中,持续的自我否定,最终会导致自我的碎裂和毁灭。

人类是生活在“错误”之中的,所以才会去寻找“正确”来为自己指路,甚至把寻求“真理”作为自己高尚的目标和情操。

人的意识中有很多自动思维,知觉偏差是一种具有一定适应意义的本能习惯。个人言行受到这些性质的限制,受到复杂的价值体系和认知体系的支撑,最终受到防御机制的约束。

狐狸可能会变老,但永远不会变好。很难改变。大家都知道写日记是个好习惯,很少有人持之以恒。大家都知道体育锻炼是有益的,坚持锻炼的人并不多。

就我们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随意扔垃圾并不是很难,不闯红灯过马路也不可能需要很多秒,但是很多人却做不到。一些简单琐碎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有时候,即使是温和的劝说通常也会失败。在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下,甚至可能产生反作用。所以,看着别人犯错而不提醒,心里有想法而不表露出来,并不虚伪,也不世俗。

在社会心理学中,说服和说服被称为态度改变。态度的转变源于两种观念的差异,导致压力和冲突。

服从或拒绝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信息来源、目标、沟通方法和情况。

父母有时会因为一些事情批评孩子:怎么说一百遍还是不听。很多夫妻都想改变对方不喜欢的缺点,可能过了半辈子也改变不了。

这不仅发生在别人身上,也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如果我们能轻松地听从父母和老师的建议,从小就更加努力地学习,我们最终的学习成绩肯定会比事实好得多。

托马斯曼说:“不要因为别人不能成为你想要的样子而生气,因为你不能成为你想要的样子。”

如果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非常好,并且我们知道对方是一个愿意听取建议而不是固执己见的人,那么我们可以向对方提供一些批评性的建议。

但要把握好场合、方式和态度,对彼此的性格特点和关系的深度做出准确的判断。

否则,沉默是金。

就像影子一样

片《大河恋》所揭示的那样:我们所付出的,未必就是对方所需要的。

在封建帝王时代,敢于谏言,很多时候要冒着杀头的危险。

其实每个人都是他自己那个世界里的皇帝。

凶手周凯旋

三、无情的拉黑

无效的劝说之后,是无情的拉黑。周凯旋拉黑了谢雕,甚至拉黑了其它同学。但是单纯的谢雕却又主动把周凯旋加回好友,拉回群里。

谢雕这么做,应是他的善良使然。但是羊遇到狼,后果可能就是被吃掉。

人和人之间,虽然在本质上有很多共通之处,但是本质的具体表现存在着千差万别。

有时候,这种差别意味着难以逾越的鸿沟,甚至是不可跨越的禁忌。

虽然都是大活人,但在心理上犹如阴阳两隔。

任何人际关系,都建立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对于已经建立的关系而言,存异的重要性远大于求同。

在微信上删除不熟悉的陌生人,这种操作很正常。但是如果要删除或拉黑一个熟悉的人,这种操作很诡异。

当对方删除我们,而我们还一脸懵逼的时候,就意味着有些差异已经超出我们正常的理解范围了。

之前的关系越是亲密,我们越是疑惑对方为何删除或拉黑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越是应该警惕。

我们认为不应该、不至于,但是对方却这样做了。我们没当回事的事儿,对方却极其在意,以至于从此不相往来。

这就说明我们和对方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甚至没在一个时空中。

这种情况下,主动联系对方加回好友,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加回好友,惹来杀身之祸,这是概率极小的事件。但这背后显露出的深意却值得深思。

有些缘是姻缘,有些缘是孽缘。

人们在一段关系破裂的时候,可能会感到自身价值感的迷失。爱情中如此,友情中有时候也会这样。被对方抛弃,会给人带来自身价值量的下降。

这时候,有的人会陷入抑郁和痛苦之中,希望通过修复关系来重建自信。

我那么爱他,他为什么不爱我了呢?我对他那么好,他竟然不领情!这些想法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一个杀人狂爱上我们,难道我们也必须爱他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进一步说,己所欲,也要勿施于人。

道不同,不相为谋。

电影霸王别姬

四、结语

周凯旋的不听劝说,谢雕的一厢情愿。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他们两个人的影子。只是阴影或大或小的区别。

无效的劝说,也是在提醒我们自己要常思己过。自我防御是必需的本能,只有理性才能克服它的负面效应。

乔治·索罗斯说:“我富有,只是因为我知道我什么时候错了。”

无效的劝说,也是在提醒我们,无论亲子、夫妻还是朋友之间,少讲道理,多谈感情。

理是明辨是非,爱是求同存异。对错明了、界限分明,最终结果就是水火不容、分道扬镳。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天长地久。所谓爱屋及乌,关键在于一个爱字,不在于理。

无情的删除和拉黑,说明强扭的瓜不甜。有些人,有些事,必须由他去吧。

对于那些在微信上删除和拉黑我们的人,永远不要问为什么,也永远都不要主动加回来。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世界,有各自的轨迹。

曾经有位来访者委屈地诉说着:分手了,我一点也没缠着他,他为什么就把我微信都删了……

我用了电影《霸王别姬》中的一句话来回应她: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

© 2019 心理咨询师程锘

Tags: 谈对象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