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情感 >

爱告状的孩子怎么引导,孩子小的时候爱告状

2021-11-16 08:45作者:情感助手情感 0人已围观

摘要文|文儿 “妈妈,哥哥抢我零食”“妈妈,幼儿园的小朋友又骂我了”......家长是不是有一段时间经常听见...

文|文儿

“妈妈,哥哥抢我零食”“妈妈,幼儿园的小朋友又骂我了”......家长是不是有一段时间经常听见自家娃“告状”呢?

朋友家的儿子,今年刚满3岁,最近特别喜欢告状,动不动就喊爸爸妈妈,某某某欺负他了。一开始,朋友挺兴奋的,感觉孩子告状的样子很可爱。但是,渐渐发现朋友也有些烦了。比如,孩子在家跟他哥哥玩耍,只要兄弟俩发生矛盾,他作为家里最小的,就总喊“妈”,朋友一直帮忙,怕家里的老大有意见,也怕影响锻炼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6岁的孩子“爱告状”是正常的

孩子“爱告状”,动不动就告诉身边人,有人欺负他或者做坏事了。这种行为跟“打小报告”差不多,都是指责他人的行为,所以孩子“爱告状”非常容易惹怒别人的,影响人际关系。孩子“爱告状”是正常的吗?

有心理学家认为,3-6岁阶段的幼儿,普遍存在“爱告状”的行为,这是他们心理发育和人际发展的阶段表现,随着孩子的成长会慢慢消失,所以家长不用过于担心。孩子“爱告状”是正常的,但是孩子做出具体的告状行为,出发点往往是不同的,家长要了解目的,及时引导。

孩子“爱告状”的常见目的

孩子“爱告状”,他说的内容总是各有不同的。如果家长要能领悟到他的目的,以便及时地帮助孩子,这对他的个性发展,还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好处的。你知道孩子“爱告状”的常见目的吗?

①利益受损,想要获得大人的援助

孩子年龄小,阅历浅,当他的能力不足以让他亲自讨回公道的时候,他就会通过“告状”的形式寻求帮助,这也是人与生俱来自保的本能。家长回想一下孩子“告状”时,多数情况下是处于弱势地位。比如,打架打输了、抢玩具失败了。

大人在孩子眼里,是高壮、挺拔、无所不能的。所以,当他利益受损,想要获得帮助的时候,就会通过告状的形式,寻求周围人的支援。虽说,孩子一味“告状”是单纯、幼稚的表现,但也是他获得帮助的有效手段,家长不要看不起。

②孩子未形成自己的道德标准,需要依靠周围人

孩子10岁以前,他们的世界是简单、单纯的,对很多事情都不理解,所以面对突发的事件,他们是没有判断能力的,对方是对是错,他们需要通过“告状”的形式告诉大人,从大人的反馈中,得知大人的判断,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标准。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告状”的内容都是无足轻重的小事情,甚至只是在描述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某某做了一件什么事情,说明孩子只是在认知一件事情,家长不要大惊小怪。

③孩子想要突出地表现自己

孩子长到一定的年纪,表现欲会变强,他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告状”就成为贬低他人抬高自己的手段。比如,经常有小朋友跟家长分享,幼儿园的小朋友,不会独立地自己吃饭、睡觉,自己就很乖等等。其实,这就是孩子想要突出地表现自己,希望得到家长的表扬而已。

孩子“爱告状”,家长应该妥善处理

从孩子的角度上看,“爱告状”不是一件坏事情。家长通过孩子的“告状”,可以了解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及时地给孩子提供帮助。但是,对孩子周围的其他人来说,孩子“告状”这件事情,让人感觉很不舒服,个人隐私被透露,随时有被指责的可能。所以,如果家长不想孩子因“爱告状”受排挤,最好做一些应对:

①认真倾听,不着急做判断。当孩子“告状”时,建议家长先耐下性子听孩子说的内容没那个,然后再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比如,如果孩子是为了突出表现自己,家长就表扬两句;孩子想从家长那里得到价值判断,家长就好好讲道理,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态度,既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又能实现教育孩子的目的。

②教孩子换位思考,理解他人被告状的感受。孩子“告状”的过程,也是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家长要告诉孩子,遇到问题,先学着自己处理,实在不行就偷偷地告诉身边有能力的人,帮忙处理。选择“告状”是正常的行为,但是也要在意他人的感受,不要伤害到他人。

【话题讨论:你家孩子“爱告状”吗?】

高级育婴师,心理咨询师,原创育儿漫画文章作者,欢迎关注【小屁孩儿】,你想了解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儿童发展,时尚教育,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Tags: 恋爱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