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smart不想错过新时代

2023-09-11 12:14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作者 | 柴旭晨编辑 | 张晓玲从小众爱好者专属的Dream Car,到大众消费者选择的车型,smart想要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和家庭中,而资本成为...

作者 | 柴旭晨

编辑 | 张晓玲

从小众爱好者专属的Dream Car,到大众消费者选择的车型,smart想要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和家庭中,而资本成为了这场“化学反应”的必要催化剂。

7 月 13 日,smart 宣布开启 A 轮融资,计划募集 2.5 亿 - 3 亿美元,其中领投方为锂电巨头天齐锂业。

天齐锂业同日的公告显示,其全资子公司 “天齐锂业香港” 拟以 1.5 亿美元(约合 10.75 亿元人民币)认购 SM( Smart Mobility Pte.Ltd.) 发行的 1760.56 万股股份。

资料显示,SM 为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smart Automobile)的主要股东,而智马达正是三年前奔驰与吉利合资的smart新能源公司。

据天齐锂业公告,此次投资完成后,天齐方面占SM公司2.83%股份,以此测算,SM 投后估值近400亿元人民币。

而梅赛德斯奔驰和吉利(吉利控股海外子公司及其关联方)各自持有的SM公司股份,均从46% 稀释至 43.397%;员工持股平台占7.546%;本轮跟投方占2.83%。

背靠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吉利,smart上市的可能性正逐渐放大。此前有消息显示,smart 将赴新加坡进行IPO,为更好地接触全球资本创造条件。这与蔚来的选择也不谋而合。

smart方面对上市规划未予置评。其向华尔街见闻透露,8月初可能会有进一步的信息。

上市只是smart发展规划的一部分。作为一家以都市出行小众“潮牌”自居的车企,smart从车型、市场渠道等方面都在上演“变形记”,未来将打入更多国家的年轻市场。

过去,smart 作为奔驰旗下的轻奢子品牌,聚焦精致两门小车,高辨识度的设计让其在海内外有一批忠实粉丝。但也因细分市场受众有限,销量上无法打开更大局面,年销量未曾突破 15 万辆。

在奔驰与吉利合资持有后,smart全面转型为纯电品牌,想要在新能源时代打下一片天,产品定位也“由小变大”改为四门紧凑型SUV。目前 smart 共有精灵 #1 、精灵 #3 两款产品,分别于去年4月和今年6月上市。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对华尔街见闻表示,smart车型定位的改变,是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所为。目前国内消费者仍然对大空间车型有所偏爱,原先 smart A00级别的小车可能已经不符合当前年轻消费者的需求。

看得出,smart意图切近基盘更大、消费群体更多的A级细分市场为销量保驾护航,但这其中的竞争压力并不小。

从smart现有两款车型20万-30万元的售价区间来看,其依然是主打高端市场。不过这样的价位已经足够选择更热门的蔚来ET5T、小鹏P7i、甚至是特斯拉Model 3和Y。就连定位相似、师出同门(同为吉利SEA浩瀚平台)的极氪X,19万-23万元的售价似乎显得更有性价比。

幸运的是,过去多年积累以及与奔驰的“血缘”关系,smart在产品和品牌声量上不必从零开始。上半年 smart 国内累计交付 2.35 万台,月均近4千台。

不过其销量也在大幅波动,从3月的近六千台,跳跃到5、6月的两、三千台。并且如同其他新能源品牌一样,smart 仍在快速烧钱,上半年亏损达到 6.61 亿元,2022年至今合计亏损21.2亿元。

事实上,“狼多肉少”已经衍变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常态。上半年以来,国内电动车整体销量的涨势趋缓。对此,smart副总裁张明霞坦言,今年很有挑战,smart为此要在品牌和新车宣传、线下网点、全球布局等方面,做好相应业务决策调整。

除了此前承诺,smart将在2022-2024年间,每年推出一款全新车型,进入更多新的细分市场、完善产品矩阵之外,smart还要把鸡蛋放到不同篮子,准备在全球开花结果。

smart在公告中就指出,将强化在中欧两个主要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力,坚持其“中欧双核,全球布局”的战略规划。

张明霞透露,从去年下半年,公司重心就开始从国内偏向海外,尤其是欧洲市场。

目前,精灵 #1 已在瑞士、西班牙、德国、法国等地上市交付,接下来将在欧洲市场大面积开花,进入当地13个国家。同时她表示,四季度还将借宝腾的渠道,在马来西亚率先进行产品上市交付,后续在泰国等东南亚市场都会进行布局。

其中对于欧洲市场的潜力,张明霞尤其笃信。她表示,smart 在中国 2019 年停止销售燃油车,但在欧洲,去年还在销售最后一批燃油车型。

也就是说,smart在欧洲的电动化进程才开始不久,销售增量的想象空间不小。同时张翔也指出,smart在当地是知名品牌,可以借助戴姆勒的渠道等资源迅速扩大布局。

由此看来,此次A轮融资,一定程度上能缓解 smart 的资金压力,同时为其进军欧洲等国市场积攒弹药,并为上市IPO铺路。

接盘smart后的吉利,一直在为扩大其市场份额而奔波。如今在全球最卷的新能源市场中国打出第一枪后,smart的定价和定位要在更广阔的市场发挥潜力,必须借助资本的力量。

smart能否稳住国内并拓展欧美等海外增量市场,现在还难下定论。不过背靠吉利这棵新大树后,逆袭大戏已拉开序幕。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