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齐国与鲁国哪个先灭亡(齐国为什么不吞并鲁国)

2023-07-23 11:59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齐鲁相邻,两国相爱相杀许多年。 不过,最后灭掉鲁国的,却是楚国,而不是“近水楼台”的齐国。 这是为什么呢? 春秋初期——...

齐鲁相邻,两国相爱相杀许多年。

不过,最后灭掉鲁国的,却是楚国,而不是“近水楼台”的齐国。

这是为什么呢?

春秋初期——齐桓公时期:实力基本相当,互有胜负

鲁国国君,是圣人周公的后裔;齐国国君,是功臣吕尚后裔。

因此,周天子分封诸侯时,两国都是政治地位最高的诸侯。

齐国与鲁国哪个先灭亡(齐国为什么不吞并鲁国)(图1)

西周时,齐、鲁与晋一起“为周室辅”,基本上保持了友好。

春秋开局后,齐、鲁两个邻近的大国迅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不过,春秋初年的鲁国实力并不弱于齐,在竞争中不落下风。

鲁桓公十三年,鲁与纪、郑联军击败了齐、宋、卫、燕联军。

鲁庄公九年,鲁国干涉齐国内政,试图支持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桓公)夺位。结果因轻敌为齐军所败。

鲁庄公十年,齐国进攻鲁国。著名的“曹刿论战”发生,鲁军在长勺之战击败齐国。

不久,鲁国又与齐、宋联军战于乘丘,鲁击败宋军,齐师败走。

可以说,春秋初年,鲁齐之间,鲁取得了1败2胜的战绩,不落下风。

齐霸业时期:秩序

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后,齐国的优势开始明显起来。

齐桓公五年,齐国灭掉了依附于鲁的遂国,并再次与鲁作战。

鲁以曹沫为将,三战三败,鲁被迫求和。

不过,在盟会上,曹沫劫持齐桓公,逼迫齐国归还侵占鲁国的土地。

齐桓公原本想要反悔,但管仲提醒“守信于诸侯”,遂如约。

这,也体现了齐国强盛后,一直没有对鲁灭之后快的根本原因。

齐国与鲁国哪个先灭亡(齐国为什么不吞并鲁国)(图2)

齐桓公、管仲选择的外交路线是“尊王攘夷”,通过重建中原诸侯秩序来确立霸业。

因此,尽管齐桓公的征伐,多以“尊王攘夷”旗号进行,而已经服软且政治地位极高的鲁国,齐是没有理由进一步侵略的。

春秋末年-魏国霸业时期:鲁国生存之道

齐桓公之后,齐国霸业中衰,但是,鲁国的国力衰弱得更快,因此,齐对付鲁还是绰绰有余的。

齐桓公去世后不久,就又发生了齐国讨伐鲁国的战争,鲁僖公派人一顿忽悠,把齐孝公说退了。

此后,鲁国开始了“抱大腿”求生存的道路。

鲁国先是采取“联楚制齐”的策略,在城濮之战后,鲁又麻溜拜晋为老大。

此后百年间,晋国成了鲁国抵抗齐国的主要倚仗。

齐国与鲁国哪个先灭亡(齐国为什么不吞并鲁国)(图3)

由于齐国进攻鲁国,出发了晋齐之间两次大规模作战,“鞍之战”、“阴晋之战”,晋都大败齐军。

因此,终春秋之世,在晋国的保护下,齐国对鲁的侵略难以得逞。

而且,由于齐国的内乱,齐国还多次把侵略鲁国的土地归还。

比如,鲁定公时期,孔子在鲁国行相事。“齐侯惧,乃止,归鲁侵地而谢过”。(虽然我也不明白齐国为何如此畏惧孔子,但齐国归还土地的结果是真的)

其后,田常在齐掌权后,“欲亲诸侯”,“齐归我侵地”。

战国开始后,强大的晋国消失了,但鲁国又抱着魏国的大腿。

魏惠王的几次会盟,鲁国都是积极参与者。

可以说,抱大腿以抗击齐,是鲁国衰落后的生存之道。(当然,鲁国对齐国也多持“孝敬”态度,采“两属”策略)

当然,这一时期,鲁国仍有一定实力。

战国初期,鲁国曾以吴起为将,击败齐国。

老大“罩着”,加上自己不错的实力,鲁国足以自存。

魏国霸业衰落--齐愍王时期:齐国的算盘

魏国霸业衰落后,齐国一度成为东方的霸主。

魏国这个老大没有了,鲁国找到了楚国。

不久,楚、鲁联合,一起攻齐。

齐国使者出使鲁国,说:齐楚势均力敌,胜负难料。不如你先保持中立,以后谁胜了,你再跟谁一起好不好?

鲁国采纳其言,不与楚联合。

此事,说明了齐、鲁之间微妙的关系。

当时的楚国,毕竟不是春秋时期的晋国、战国初期的魏国,“罩不住”鲁国,鲁国很难凭之对抗近在咫尺的齐。

另一方面,对齐国来说,他有更大的算盘,只要鲁国保持中立,他可以先不攻鲁国。

齐国的算盘,是先灭宋。

齐国与鲁国哪个先灭亡(齐国为什么不吞并鲁国)(图4)

一旦吞并宋,鲁国就是瓮中之鳖!

前286年,齐灭宋。“泗上诸侯邹鲁皆称臣,诸侯恐惧”。

当然,齐国算盘到底未能得逞,很快被围殴,国力一落千丈。

五国伐齐-鲁亡:无力。

乐毅伐齐之战后,齐国国力一落千丈。

齐自己的五都中,高唐为赵所夺,平陆为魏所取,连自己的五都都拿不回,又有何力灭鲁呢?

田单复齐仅三年,秦攻破楚都郢,楚迁都至陈,开始将发展重点调整到东方。

如此,齐已无力与楚争夺泗上了。

前261年,楚攻取徐州,前255年,楚灭鲁。

特殊政治地位的“护身符”

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特殊的政治地位,也是其得以弱而不亡的重要因素。。

齐国与鲁国哪个先灭亡(齐国为什么不吞并鲁国)(图5)

在周天子的诸侯体系中,鲁国地位是最高的。

鲁国拥有“天子礼乐”的巨大权力。即:直接以周文王为祖先,建立宗庙供奉,并定期剧性祭祀。

尽管天下早已礼崩乐坏,但表面工夫上的礼乐宗法还是要讲的。

春秋时期,姜齐是地位仅次于鲁国的。作为旧诸侯体系的既得利益者,保持对鲁的适当克制,也是确保自己特殊政治地位,对齐是利大于弊的。

田氏代齐后,很长时间内,都没有被周天子认可为诸侯,其一直渴望“名正言顺”的政治地位,自然也要对鲁保持适当克制。

而在田氏得到承认并击败魏国后,一度与秦并列“东西帝”,成为现有秩序最大的破坏者。

但是,对于周、鲁,列强都长期保持特殊克制,以免引起“诸侯恐”。

直到长平之战后,这种克制才基本消除。

前256年,秦灭周,一年后,楚灭鲁。

总的来说,鲁国特殊的政治地位,外加一定的规模实力,使其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地缘上都长期得到“特殊关照”,使齐难以吞并。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