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青年与世界”①丨赛事是一座桥

2023-07-14 19:05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 开栏语 /世界常新,青年始终是每天照常升起的朝阳。今天,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进入倒计时30天。带着“初遇”的激动...

/ 开栏语 /

世界常新,青年始终是每天照常升起的朝阳。

今天,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进入倒计时30天。带着“初遇”的激动,这座城市正张开身心,迎接即将到来的青春盛筵。

亢奋,急切,恰似一种“年轻态”。年轻是人世间最可宝贵的东西,人如此,城如此,世界亦如此。它直指梦想、勇敢、破禁、创新,是“一切皆有可能”的另一种表达。

这种表达在赛道,何尝又不在世道。

一地成长,怀抱梦想的年轻人如何在奔跑中安放身心?

一城相聚,非线性的交流将如何抵达不可预知的创新?

疫情之后,赛场的纯粹激情如何让人超越隔阂与偏见?

突围之下,大时代的你我如何自处又如何与世界相处?

由此,红星新闻评论部特别推出“青年与世界”策划,以大运为契机,以世界为视域,以青年为主体,探索我们与世界的相处之道。

以此,致敬大运,致敬年轻。

答案,当然不止在一场赛会。但顺着赛场,进入聚集人与人、连接城与城的场域,每个人都可以去发现 “真相”。

赛场上,打开身体的桎梏;赛场外,放飞思想的翅膀。五篇作品,五个维度,一周一见,我们一起奔向大运。

————————

从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那刻起,城市就成为人类灵魂和肉身的安放之所。滚滚时间长河中,城市创造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个个巅峰时刻,体育赛事是其中的佼佼者。

六月夏至,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进入倒计时最后一个月。

2023年是一个体育大年,最为典型的重磅赛事,当属成都大运会和杭州亚运会。两个国际级大型综合赛事,两个新晋主办城市,构成一道国际风景线。

赛事与城市、青年与世界,是其衍生话题。

人们常常用“桥”来形容赛事之功能。回望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在文明初期对自然环境、物质生活和社会关系的认识和反应,在赛事形成的连接中,人类实现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举办赛事的城市也是一座桥,集散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桥这头看人世沧桑,桥那头历城市兴衰,唯有连接,驱动城市未来。

连接的城市

周末草地上的帐篷,100公里绕城绿道上的骑行……以“慢生活”著称的成都在日常休闲玩乐中悄然增添了不少运动元素。2019年,抖音平台在监测“成都热力指数”时发现,成都人对“体育”的关注首次超过“火锅”。而“篮球”则以3.4亿的阅读量,成为成都市民最关注的业余活动,超越了麻将。

人们在解释这一现象时,将其归功于“大运效应”。自申办成功以来,“大运”始终是这座城市的热词。刚刚卸下三年疫情的沉重包袱,大运会被国际国内寄予厚望,用国际大体联副主席马瑞·迪马尔斯基的话来说:“它象征着另一个精彩的回归。”众望之下,迎难而上,这就意味着城市面貌、城市设施、城市服务的飞速提升。

这样的变化激发了共情,产生了聚力,让人与人,人与城市之间的连接更紧密。

↑中超第10轮比赛现场,观众席爆满。

中超“凤凰山现象”从另一个侧面投射了这种连接。39686、38665、39853、39920,本赛季中超联赛成都四个主场上座率,几乎与全球最成功的联赛英超联赛本赛季场均观众人数持平。每逢有球赛的周末,人们从城市的各个角落出发,聚集在凤凰山下的主场地,平日大家可能素不相识,但一旦入场,他们就把彼此划为“自己人”,在全场震耳欲聋的加油声中,把足球集体主义演化为城市集体主义。这时,城市的主角不是房子和车子,而是人的生活和美的共存。在这个意义上,赛事对城市不仅有连接的推动,也具有精神的抚慰和引领作用。

而共同的观球经历,又延伸出一些“线下”联系。城市需要人际交互,连接,这是城市的一项重要功能。连接的价值不是由人数决定的,而是由连接数决定的。显然,赛事助推了这一功能,提升了这一价值。

城市是现代化的一种生活方式,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空间,不只是高楼大厦和钢筋水泥,也不只是车水马龙和灯红酒绿。本质上它是一种社会关系的重构和治理体系的再造。成都年轻人数量近960万,这在老龄化背景下,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据。大量年轻人的聚集,形成并推动新的城市关系的重构,这种重构会不断激发新的创新,涵养了城市活力。

赛事也让成都与外部的连接更加紧密。2019年Sportcal发布最新一期全球赛事影响力(GSI)国家(地区)和城市榜单,中国有三座城市入围前30,分别是北京、南京和成都。其中成都排名上升显著,从第89名“暴力拉升”为第28名。

这是赛事与城市连接产生的“化学反应”:城市给赛事提供了生存、发展和创新的土壤,赛事让城市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得到提升。

成都的提升速度如“开挂”,不能不说和这种“连接”有关。非线性的交流不断抵达“不可知的创新”,人与城市相互成就。从这个意义来说,成都大运会的口号“成都成就梦想”是有说服力的。

这一次大运会预计将迎来近约1万名代表团人员入境参赛、50万名观众现场观赛,这是一个精彩的青春舞台,也是一次盛大的城市聚会,这个聚会显然会产生新的连接,新的连接又将促进新的创新。

连接的世界

2021年7月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正式通过决议,将奥林匹克格言更改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为什么加入“更团结”?欧洲奥委会主席、希腊奥委会主席卡帕洛这样解释:新格言不仅承认卓越精神,更重要的是承认体育的凝聚力。

“唯有团结一致,才能更快、更高、更强。”

奥林匹克运动也是一座桥。在这座桥上,世界各国充分展示国家的综合国力、科技实力、文化魅力、经济实力,通过这座桥,彼此连接,以此促进国家、民族及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

大运会与奥运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法国人让·佩蒂特于1923年5月在巴黎组织了第一届“世界学生运动会”,他是“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密友。很多奥运冠军也是从大运会上“起飞”:18岁的李宁一口气收获三枚金牌;18岁的刘翔以13.33秒的成绩获得了他的第一个世界大赛冠军;20岁的郭晶晶以三枚金牌成为跳水世界的新“女一号”……

当然,大运会如奥运会一样,也在不断“连接”。从第一届“世界学生运动会”举办算起,大运会迄今也有百年。实际上,大运会自身就走过了一段从隔阂到包容,从分歧到弥合的路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运会曾被迫中断,1947年才恢复举办。直到1957年,为了庆祝法国全国学联成立50周年,在巴黎举行了国际性的大学生运动会和国际文化联欢节。经与会国家的代表同意,决定以后定期举办世界性的大学生体育比赛,并定名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作品,体育盛会则是城市文明的集中呈现,最能体现人类的共情。赛场上纯粹的激情,让人们打开身体的桎梏,也放下思想的偏见。而且,这种“打开”与“放下”往往超越赛场。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上,朝鲜与韩国同举朝鲜半岛旗帜携手入场——体育就是这样恰如其分地为人类提供连接的途径,提供实现包容的机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建共享共治的全球治理,拓展了一个非常宝贵的渠道。

后疫情时代,赛事提供的连接机会具有特别的意义。新冠疫情凸显了人类命运与共、责任与共的现实,也让世界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了更深的感知。

奥林匹克格言中加入“更团结”一词,无疑是一个例证。

↑成都大运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在东安湖体育公园举行。

连接的人

有人这样形容当下人的生存状态:在一座城市出生,在另一座城市成长,再换一座城市去寻找未来。从一地到一地,从一座城到另一座城,有时就算身体安放,心也在流浪。而当城市连接的契机缺乏,赛事可以赶来救场。

最打动人的连接往往发生在开幕式。亚特兰大开幕式表演中的“寻根”元素,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上关于“多元”的对话,还有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雪花与火炬同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从2001年的北京到2011年的深圳,如今大运会的脚步走到了中国西南腹地。在地图上把这三座城市连接起来,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质的飞跃,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有力注脚。

成都将要讲述的,是新的城市故事。

在“成就梦想”的主题与主线之下,蜀锦、三星堆、金沙、大熊猫等四川文化的经典符号不断出圈,显然,成都打的是“共情”牌,以对“根”的朝圣,对家园特性的赞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去寻求建立更广泛、更有效的连接。

故事始终有文本,但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却具有自己的能动性,这令人对大运会更加充满期待。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是一座桥,他们什么样,传递出的城市形象就什么样。每一个来到主场的运动员、观众,也是一座桥,随手拍一个短视频,就让世界另一端看见,把对城市的印象对友人讲一讲,也许还能让城市产生新的连接。

对成都这样的后发城市而言,尤其重要。

如果没有马拉松,希腊的马拉松就只是一个盛产茴香的小镇;如果没有英超,我们对谢菲尔德的了解也仅停留在“钢铁之城”。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让英国史上最富“盛名”的伦敦东区脱胎换骨;还有环法,百年间从60人参赛到今天成为世界的焦点,沿线皆成为运动休闲旅游胜地。

这,就是体育搭台连接世界的力量。

翻开城市发展史,从来没有哪一种方式,能像一场国际顶级运动会这样,给城市带来历史性的跨越机会。这个机会属于城市,也属于居住在这座城市的人。在城与城、人与人的连接中,人与城相互塑造,彼此成就。

从这个意义而言,成都大运会的价值将远远超越预期。

红星新闻评论员 刘琴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