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主要事迹(诸葛亮性格特点介绍)

2023-07-02 11:52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在留存至今的唐代诗歌中,以三国背景为题材的三国诗总数达到了两千七百余首,而三国主题诗也达到了一百七十余首,所涉及到的...

在留存至今的唐代诗歌中,以三国背景为题材的三国诗总数达到了两千七百余首,而三国主题诗也达到了一百七十余首,所涉及到的三国人物也非常多,有近两百余人。

关于三国文化在唐诗中的影响及特点,我在前面文章中已经有过详细的介绍,在本文不再赘述,笔者仅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对唐代三国诗中诸葛亮的形象做一个概述。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主要事迹(诸葛亮性格特点介绍)(图1)

纵观唐代三国诗中涉及到的人物,诸葛亮出现的次数最多。在两千多首三国诗中,吟诵诸葛亮的诗作有一百多首,而在一百七十余首主题诗中,描述诸葛亮的诗作就占到四十首之多。

由此可见,诸葛亮在唐代诗人中的影响,相对于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枭雄、武将们来说,更受诗人们的垂慕。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奇特的现象,主要原因有三点: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主要事迹(诸葛亮性格特点介绍)(图2)

第一,在唐代之前的正史、野史及传说中,诸葛亮一直以来都是智慧的化身、忠贞不渝的典范,他倾尽毕生之力,在匡扶蜀汉集团的过程中建立了不朽的功业。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得到了唐代文人们的高度认可;

第二,唐代文人们在自身所处的大时代背景下,大多都将诸葛亮作为自己崇拜的偶像,作为自己建功立业的标杆;

第三,唐代文人们对诸葛亮境遇的向往。这也是诸葛亮在唐代三国诗中备受文人垂慕的主要原因。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主要事迹(诸葛亮性格特点介绍)(图3)

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刘备为了求得诸葛亮这位绝世奇才,不惜放下身段三顾茅庐诚心相邀。诸葛亮出仕之后,刘备对其言听计从、百般器重。

当关羽、张飞这两位早期跟随刘备出生入死的猛将心怀不不满时,刘备竟然解释称,自己跟诸葛亮之间的关系“犹鱼之有水也”。

尤其是刘备在最后弥留之际,将整个蜀汉的未来全权托付于诸葛亮。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在后世被传为美谈,广流民间。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主要事迹(诸葛亮性格特点介绍)(图4)

正是诸葛亮这样的境遇,使得唐代文人们对其羡慕不已。他们通过在作品中歌咏诸葛亮的功绩,以及君臣之间的“鱼水”情义,表达了内心深处对此种际遇的向往之情。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一诗中,就详尽的陈述了诸葛亮从一介耕种务农的布衣。

经过刘备三度诚邀出仕,后辅佐刘备成就蜀汉大业,并与之建立亲密无间的君臣关系的整个过程,抒发了作者内心对这种君臣关系的向往。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主要事迹(诸葛亮性格特点介绍)(图5)

既然唐代诗人如此垂慕诸葛亮,那么,诸葛亮在唐代三国诗中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三国人物在三国诗中的形象,诸葛亮的形象极为典型,大部分诗作都对其充满了褒扬与赞美之词。诸葛亮在诗中的形象也有三个特点: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主要事迹(诸葛亮性格特点介绍)(图6)

首先,知恩图报、励精图治的忠贞形象。唐代文人们认为,刘备为求得贤才,不惜屈尊下榻茅庐诚心相邀。

这是在历代君主中不多见的场景,尤其是诸葛亮出山之后所受到的器重和礼遇,更是达到了后世帝王难以企及的高度。而作为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报答,诸葛亮竭尽所能匡扶蜀汉,至死不渝。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作,比如李白的《君道曲》。该诗作中,作者不仅通过“刘葛鱼水本无二”一句,高度赞扬了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君臣鱼水之情。

而且,还通过“土扶可成墙,积德为厚地”一句,表达了刘备之所以能够在汉末乱世成就雄图霸业,完全是由于诸葛亮的全力辅佐。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主要事迹(诸葛亮性格特点介绍)(图7)

再比如,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据不完全统计,在杜甫传世的所有诗作中,仅描绘诸葛亮的作品就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余首,被誉为是唐代“吟诵诸葛亮第一人”。

在杜甫的诗作中,对诸葛亮知恩图报、励精图治的代表作有《谒先主庙》。该诗作中,作者描述了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莫逆关系,表达了君臣之间的深厚情谊。

又通过“杂耕心未几,欧血事酸辛”一句,将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托孤之重,即使在迟暮之年,仍旧为了蜀汉基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形象刻画得极为到位。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主要事迹(诸葛亮性格特点介绍)(图8)

其次,运筹帷幄、智绝天下的谋士形象。闻名后世的“隆中对”,说明诸葛亮在未出山之前就已经帮刘备筹划了三分天下的战略宏图。

而这一战略构想也在诸葛亮出山之后,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卓绝的谋略与胆识,逐步达成了这一目标。诸葛亮的这一形象特点在唐代的三国诗中也极为突出。

其中的代表作品,如唐代诗人武少仪的《诸葛丞相庙》中,就以“因机定蜀延衰汉,以计连吴振弱孙”一句,高度简练的总结概述了诸葛亮的谋略、智略及其功绩。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主要事迹(诸葛亮性格特点介绍)(图9)

另外,在杜甫的《咏怀古迹》的系列诗中,也有一首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这一句表达了作者看到诸葛亮塑像时,内心深处涌出的仰慕之情;“三分割据纤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这一句则是作者表达了对诸葛亮一生功绩的肯定与赞美。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这一句中,作者将诸葛亮与诸多历史名人相提并论,言辞之间充满了无限崇敬之情。

最后一句“运移汉作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对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做了一个完美的总结。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主要事迹(诸葛亮性格特点介绍)(图10)

最后,壮志未酬的悲凉形象。诸葛亮的这一形象比较特殊,是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下形成的。

诸葛亮的结局众所周知,没能完成北伐大业就中途病逝了,这种不幸的遭遇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感觉非常遗憾的。诸葛亮这种壮志未酬的悲凉形象,主要体现在晚唐时期的诗作。

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学子前途渺茫,于是,诸葛亮的人生悲剧被这个时期的文人们引入作品之中,以表达自己心中的无奈与悲鸣。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比如杜甫的《武侯庙》。该诗中的“空山草木长”、“不复卧南阳”等句,既描述了诸葛亮的人生悲剧,也借此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悲凉之情。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主要事迹(诸葛亮性格特点介绍)(图11)

当然,在唐代的三国诗中,除了对诸葛亮的褒扬、赞美之外,也有个别带有调侃性的诗句。

比如,晚唐时期出现的诗作《游嘉州后溪》中,有一句“只合终身作卧龙”,就是作者调侃诸葛亮是条飞不起来的“龙”,一生当中只能“卧”着。不过,这样的作品在唐代的三国诗中非常少见。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