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观点丨从一条微博到全网围观:警惕热搜背后的流量

2023-06-16 17:31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从当事人要求曝光人道歉、曝光人发帖道歉,到网民声讨曝光人的各种言论,再到川大应给公众怎样的交代,大V发声评论此事。...

近日,广州“地铁偷拍乌龙”事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带有“偷拍”、“猥琐男”等措辞的文字,配上露脸视频和照片……一条夺人眼球的微博引发轩然大波,紧接着便是接二连三的热搜。从当事人要求曝光人道歉、曝光人发帖道歉,到网民声讨曝光人的各种言论,再到川大应给公众怎样的交代,大V发声评论此事。随着事件热度的不断攀升,20多个与其相关的话题,都冲上了微博热搜。

开局是一条微博,经过热搜引爆,结局成了全网围观。此起彼伏的热搜,永远不知道还有没有下一个后续。停不下来的热搜,“得理不饶人”的评论,透着不死不休的“凶狠”,让人不寒而栗。

人民日报评论微博发帖“凝聚网络言行的共识”:是非对错,自有法律公理。信口开河、“暗键伤人”的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无益于事件的解决,更不利于网络空间的良性发育。多一分包容,多一分体谅,社会才能少一些冲突,多一分和谐。这个道理很朴素,却不容易做到。

人肉、谩骂、指责,热点事件经过舆论发酵,被流量推上了“风口浪尖”。当热度退却之后,还会留下什么?毫无疑问将是一地鸡毛!事件双方当事人的真实信息,都被放到了网络上。不论是谁的隐私,只要涉及隐私,理应得到保护!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吃瓜”也请有个度。

看不见摸不着的流量,仿佛在不断寻找着下一个素材。从一条微博到被全网围观,无形中给微博平台带来了巨大流量。作为流量的受益者——微博平台,在热搜不断出现的当下,如果涉及双方当事人隐私信息,平台理应主动承担起保护责任。显然,这次的事件折射出平台在生态建设层面的缺位,或者说在履行主体责任的过程中起码是不到位的。

追求流量无可厚非,但“就事论事”是底线,千万不能变了味!如果当初发帖者描述事件更客观些,不要掺杂对农民工的歧视,或许现在结局会不一样。如果平台不被流量绑架,推波助澜, 事态结局一定是不一样的。同样,大家在讨论这一热点事件时,也要守护好就事论事的底线。

【新闻链接】

2023年6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网站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为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活动,有效维护公民人格权益和正常网络秩序,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典、民事诉讼法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起草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3年6月25日。

  公众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出意见:

  一、电子邮件请发至:xsjsxgca@163.com;

  二、信件请寄至: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邮编:100745;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邮编:100726。

  请在电子邮件主题或信封上标注“惩治网暴文件反馈意见”。

查看全文请点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投稿 郑亦

编辑 张军红

责编 陆慧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