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谁是发展最快的地级市?答案来了

2023-06-11 08:06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最近,各省市都在总结十年以来的发展成绩。其中直辖市、省会、计划单列市等自带明星光环的城市,其经济成果数据备受关注。...

原创 刘博团队

最近,各省市都在总结十年以来的发展成绩。

其中直辖市、省会、计划单列市等自带明星光环的城市,其经济成果数据备受关注。

但是,在我国293个地级市中,绝大多数是非省会地级市,它们也为祖国的经济发展默默努力。

随着9月最新数据公布,有媒体报道了中国存款十强地级市,一批家底殷实的地级市再度引人注意。

借着这个排榜,我们进一步挖掘:

看看过去10年里,哪些地级市发展得最快、最好,又有哪些地级市发展掉队了?

这里我们采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也就是资金总量指标,作为排名依据,因为GDP作为考核指标,可能存在失真的问题,因此资金总量指标更客观有效。

01

以下为2022年8月末地级市资金总量30强排名。

注:由于有的地级市对外业务较少,外币存款基本忽略不计,因此只公布了人民币存款。我们把只公布人民币存款的统计数据和本外币合计数据等同视之,进行统一口径观察。

可以看到,截至2022年8月末,中国地级市存款十强依次为:

苏州(4.59万亿)、无锡(2.36万亿)、佛山(2.26万亿)、东莞(2.25万亿)、温州(1.84万亿)、

南通(1.79万亿)、常州(1.54万亿)、绍兴(1.41万亿)、金华(1.36万亿)、台州(1.33万亿)。

从十强地区分布来看,苏大强名不虚传,苏州(1)、无锡(2)、南通(6)、常州(7),霸榜存款前七中的四席。

苏州今年上半年GDP总量强势突破万亿,汇聚资金总量等于无锡+佛山,可以称得上是地级市的天花板。

浙江的温州(5)、绍兴(7)、金华(9)、台州(10)占据4席,广东的佛山(3)、东莞(4)上榜,排名在第三和第四。

我们继续查询30个地级市的统计公报,取其2011年和2021年末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数据,进行一次对比。

根据对比,可以看到,十年前的存款十强城市中,河北唐山(9)榜上有名,浙江的温州(4)也比东莞(5)更耀眼。

十年后,资金总量排名上升的有东莞和常州,东莞先是超过温州,排名从第5上升到第4,马上有赶超佛山之势,而江苏常州排名从第8上升到第7。

浙江台州的排名也上升明显,从十年前的13上升到第11,八月最新的排名台州又上升了一位,已经排到第10。

而资金总量排名下降比较快的城市是唐山,直接从第九掉第十二,温州则从第四名掉到第五。

从存款总量前十名看地级市变迁,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东南沿海城市完胜北方城市,南北地级市差距渐渐拉大。

02

除了看总量之外,我们还要注意观察边际变化,这样才能看出30个地级市的发展快慢。

以下是30强地级市过去十年资金总量的增速排名。

这个排名比较有意思,和我们的习惯认知存在差别。

一般来讲,我们认为南北城市差距拉大,那么南方的地级市肯定比北方的发展更好,汇聚资金的速度更快,然而,事实好像并非如此。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观察增速排名前六的地级市,以秦岭淮河以北的城市占多数,真正意义上的南方城市只有大湾区的珠海。

山东临沂、河北邯郸,江苏徐州,河北廊坊都是属于北方城市。

江苏盐城大部分市土在淮河以南,不过盐城作为江苏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地盘大,以淮河为界也可以说横跨南北方。

这些不算起眼的二线或者三线北方城市,为什么能在过去十年成为资金总量增速最快的城市?

如果说在头衔和光环上这些地级市没有占优势,那肯定还有一些其他的重要因素在发挥作用。

我们先看江苏的盐城和徐州。

从经济上看,盐城的经济总量六千多亿,徐州八千多亿,在省内位于苏南强市之后,苏北弱市之前。

不过,从面积上看,盐城市是江苏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为16931平方千米,是江苏海岸线最长的地级市,土地、海洋、滩涂等自身禀赋资源很好。

徐州的面积排名第二,达11765平方千米。

人口方面,盐城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71.3万人,徐州人口902.85万人。

城市面积大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是能装下各种产业资源,二是具备腾挪辗转的发展空间。

而人口多,既能保证劳动力资源,也有利于形成内部消费市场。

此外,盐城和徐州都抓住了几个关键性产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把自己融入到经济发展新浪潮中。

工业方面,盐城有汽车、钢铁、新能源和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中韩合资的起亚汽车就在盐城。

今年1至8月,盐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列全省第一,实现工业开票销售6265.7亿元,增长25.2%,总量全省第六、增速全省第一。

徐州在历史上因其地处南北的交通要道而被称为“五省通衢”,现在抓住国家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机遇,不断扩大开放。

淮海国际陆港建立、中欧班列铁路货运定期开行,实现了公铁水、河江海多式联运,利用外资的水平不断提高。

而山东的临沂,河北的邯郸,也具备人口多,地域广的特征。

十大地级市人口排名中,临沂人口1102万,城市面积1.7万平方公里,邯郸的人口937万,城市面积1.2万平方公里。

临沂作为鲁南特大城市、沿海城市,地盘大,和省内强市济南青岛距离较远,不易产生发展冲突。

像临沂的竞争对手淄博,离济南近,烟台离青岛近,潍坊处于济青线之间,三个城市在发展上或多或少要让位于两个核心双子星城市。

有了独立发展空间,临沂在互联网、新制造、新能源产业遍地开花。

2021年临沂实现生产总值5465.5亿元,比上年增长8.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84.1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2116.8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2864.6亿元,增长8.7%,二产三产表现不俗。

河北邯郸,本身是老工业基地,现在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确立了“532”主导产业。

邯郸基地已成为美的空调全国布局的重要生产基地,去年生产空调855万套,产值159亿元,并带动相关配套产业落户,带动白色家电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而大湾区的珠海资金总量增速排名第三,很大一个原因是中央给了横琴自贸区的大礼包,使得珠海澳门之间的合作进展顺利,加上珠海本身资金总量基数不大,所以增长比较好。

03

最后过去十年,资金总量增速靠后的几个城市,分别是温州、无锡、绍兴、佛山和中山。

先看温州。

在八九十年代,温州曾经一度跟深圳并列为全国的金融改革试点,但是后来温州发展就掉队了。

地理位置上,温州位于浙江最南端,不靠近任何一个中心城市,使得它本身很难成为国家战略持续关注的城市。

温州的第二问题在于,市区面积太小,城市骨架难以拉开,对浙南地区的辐射带动有限,5个山区县发展较落后。

2021年常住人口964.5万人,全省第二。但温州商人散布到全球各地,大家也不会回温州发展,温州的产业结构升级之路走得不顺畅。

而且温州的房价很早就炒上去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地人口流入。

2021年,温州GDP总量7585亿元,但人均GDP不足7.9万元,全省第九。

无锡本身属于苏南经济强市,2021年经济表现十分亮眼,GDP总量位居全国第14位,增速高达8.8%,人口(748万人)又是万亿俱乐部中最少的,因此人均GDP居高不下。

仔细对比各项数据发现,无锡自2020年起,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已连续两年为负。

所以,无锡发展的问题是人口基数低,高等教育发展较为滞后,相比上海、苏州,无锡是一座适合养老的宜居城市,对年轻人吸引力不足。

浙江绍兴,2021年GDP为6795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名列全省第三。

虽然GDP逼近7000亿元,但绍兴的尴尬之处,就是处在宁波和杭州之间,因此,地理位置看起来很好的绍兴,却被省内两大强市吸血严重。

近年来绍兴高学历人才流出到杭州和上海较多,加上绍兴产业结构调整,整治印染化工等传统制造业,使得市外流入人口有所减少。

而大湾区内部,珠海、惠州、东莞的资金总量增速明显快于中山佛山。

佛山的发展实际上是紧跟着广州走的,而近几年广州的经济增长表现一般,所以佛山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坐稳广东经济第三城。

今年上半年,广州GDP为1.34万亿元,同比增长1%,在广东4个“万亿级”选手中,增速垫底,明显掉队。在GDP总量上,也被重庆(13511.64亿元)超越。

中山近10年以来,GDP在全省的排名肉眼可见地往后掉。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山与顺德、南海和东莞并称为广东四小虎,经济总量多年位列广东第五,仅次于广深佛莞。

2012年,中山GDP首次被惠州赶超,失守广东第五城,随后被邻居珠海、江门甩开,如今更是被粤西的茂名、湛江超越。

不过,随着深中通道通车,中山与深圳在产业上将加强对接合作,中山或迎来再次崛起的机会。

综上,回顾过往十年,资金总量较强的地级市仍以江苏、浙江和广东三省为主。

但是从资金总量的增速看,秦岭淮河以北一批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地级市,如盐城、临沂、邯郸,徐州等,正在积极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参与国内外产业分工,从而跑出增长加速度,实现了低调逆袭。

而南方一些经济不弱的地级市,之所以在十年间的资金增速稍显落后,一是本身基数大,二是产业转型升级尚未完成,三是和所属的都市圈发展相关。

因此,南方经济体量大的地级市,如果想跑出更快的增速,需要付出比北方基数小的地级市更多的努力才行。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