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宜宾非遗,上榜!(二)

2023-06-04 19:36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我市入选19个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省级非遗项目48项市...

近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

第六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我市入选19个

目前我市共有

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

省级非遗项目48项

市级非遗项目70项

已形成梯级合理、传承有序的非遗体系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新入选的非遗项目吧~

1

四川小吃制作技艺

(猪儿粑制作技艺)

“红桥猪儿粑”是川南名小吃。银白色,风味独特,有小猪、茶花、梅花、豆荚、元宝、瓜果等精美外观造型,尤以猪儿形状为主,因此俗称“猪儿粑”。制作工艺上分为吊水猪儿粑和磕粉猪儿耙两类,从味觉上分为咸味和甜味两大类。

蒸熟的猪儿粑晶莹剔透,透过粑皮糖馅和肉馅隐约可现,入口绵扎,口感细腻、清香味浓郁,营养丰富,老少告宜、甜味与成味其备,适合全国各地人口味。猪儿粑有着“宜宾名小吃”“中华特色名小吃”等荣誉称号。现为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

酱菜制作技艺

(宜宾芽菜制作技艺)

宜宾芽菜是宜宾独有的地方传统特产,通称“宜宾五香芽菜”。在产地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味:香、甜、脆、嫩、鲜,并得以代代相传成为宜宾乃至四川家喻户晓的传统酱腌菜。

宜宾芽菜制作传统工艺严谨、科学,在选材划条、晾晒脱水、多次腌制、标糖、入窖发酵等方面有着一整套工艺流程,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历史、人文、经济及社会价值,是宜宾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宜宾芽菜和川菜相得益彰,是巴蜀大地川菜文化的画龙点睛之笔,被誉为“川菜一绝”。现为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3

高县土火锅烹饪制作技艺

高县土火锅烹饪制作技艺是宜宾高县地区广泛传承的一种烹饪技艺。土火锅原产地为高县境内庆符镇南广河流域,主要原料为当地特有的一种砂锅泥土,内含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所烧制的土火锅烹饪食物味道明显更鲜、更香、更醇厚。

食材主要包括荤素两类,有笋子、木耳、菌子、芋头、黄花菜、土鸡、猪蹄、猪排等。高县土火锅最大的特点是把食材里所有鲜、香、味融合在一锅中,营养丰富、美味佳肴、汤鲜味浓、色泽自然、清而不淡、滋味地道。现为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4

长宁县全竹宴传统烹饪技艺

长宁全竹宴是川南地区独具地方风味的名特菜肴,因其悠久的制作技艺而闻名,源于长宁县。长宁一年四季产竹,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将竹文化与饮食文化完美结合,推出声名远扬的全竹宴。

全竹宴以竹荪、竹笋、竹菌、食竹动物为原材料,再配以竹子制作的器皿和餐具。可谓满桌皆是竹,无竹不成席,每一道菜都与“竹”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令人大开眼界、垂涎欲滴。现为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5

筠连水粉制作技艺

筠连水粉是筠连县一种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小吃。把水粉捞进小竹篓瓢里,上面放点小白菜、豌豆尖之类的时鲜蔬菜,放进沸水里烫1分钟,连粉带水倒进碗里,除了放上酱油、醋、味精、花椒、辣椒、葱等常用的佐料外,还要放上一勺香脆的油酥黄豆或豌豆、一勺碎米芽菜和碎米大头菜。

除了原料、佐料上的讲究外,最关键的是制作火候决定了水粉的韧劲和口感。为满足广大民众的需求,筠连水粉创新了炖鸡水粉、肥肠水粉、排骨水粉、牛肉水粉等吃法。由于其麻辣、润滑、爽口的口味,在川南、滇东北颇负盛名。现为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6

李庄白肉传统制作技艺

李庄白肉是宜宾名小吃。白肉的制作主要集中在选料精、火候准、刀工绝、调料香四个要素上,缺一不可。在食用时,要用筷子先夹住肉的一端,然后稍微用力一甩,裹成一卷儿,最后再蘸以李庄人自制的特别佐料,肥而不腻、入口化渣,令人叫绝。

目前,已成为李庄远近驰名的金字招牌,是“李庄三白”之一,因此有“到了李庄不品尝李庄白肉等于没到李庄”的说法。现为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来源:宜宾文旅发布 部分图片来源:文旅江安、乐游长宁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