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中国移动360G加1000分钟只要19元,优惠还是“套路”?

2023-05-31 22:16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提到三大运营商针对用户方面的各种“套路”,很多手机用户都能够说上个一二三。又比如,经常收到建议你升级套餐的服务电话,宣...

提到三大运营商针对用户方面的各种“套路”,很多手机用户都能够说上个一二三。比如说,入网或者换套餐的时候,业务人员都会极力推荐你选择资费更高的套餐,甚至不惜用一些赠送活动和短期优惠来吸引你,却不知这些优惠到期不但会恢复原价,还可能自动续费,而且在协议期内还不能随意退换,让你后悔莫及。又比如,经常收到建议你升级套餐的服务电话,宣传诸多好处和优惠,一旦你表示试一试,保不准就被“套”进去了,钱花多了,却增加了一些用不上的业务。

实际上三大运营商为了吸引和留住用户,可以说费尽了心思。但不论是什么手段,往往都存在隐瞒一些关键信息,故意以容易引起混淆或者歧义的宣传语言,误导用户做出错误的判断,让用户稀里糊涂选择套餐签了协议,到后来即使发现了也因为有协议在先,往往不得不吃“哑巴亏”。

近日,三大运营商在争夺低资费套餐上又开始拿出了各自的看家本领,纷纷宣传自家的性价比优势,中国移动有19元的花卡宝藏卡,中国电信的星卡,中国联通甚至还有低至5元的套餐,在比价格的同时,三大运营商也从提供更多的套餐内流量和语音,来显示自己的诚意。然而近日,笔者却发现中国移动官方直播在宣传一款19元套餐的时候,竟然表示其中包含了360G流量和1000分钟亲情通话,360G流量不限速这几个大字,让不少人都觉得非常划算。

360G流量加1000分钟通话只要19元,这究竟是优惠还是“套路”呢?仔细往下看你就会发现一个不起眼的“年”字,这其中既有优惠,也有一些“套路”。首先,这里的360G并不是指一个月,而是一年的流量,算下来每个月实际上只有30G,而且这还是定向流量,并非通用流量,所谓的1000分钟通话,也是一年的。中国移动在宣传的时候有意把月资费和年流量相提并论,具有极大的误导性

中国移动的这种“套路”,看起来只是不经意忽视了一些信息,实则是故意“夸大”的一种方式。这让人想起已有不少人“上当”的“切糕”,公开叫卖“三元”,你以为是“三元一斤”,等切下来就要收你“三元一两”,这与中国移动这种推销套餐的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往大里说实则是欺骗用户。为什么中国移动敢于用这么明显的手段来误导用户呢?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原因。

第一,利益使然。这里面既包括运营商本身的利益,也包括相关业务人员的利益。虽然使用低资费套餐的用户整体消费较少,对运营商来说可能赚不了多少钱,但这样的用户量还是很大的,而且长久来说,也还有潜力可挖,因此,三大运营商照样要争取。此外,运营商对于基层业务人员的考核,还是没有脱离同用户量的增减挂钩的传统模式,迫使业务人员想方设法拉客户来完成任务,甚至不惜采用一些违规的手段。

第二,违规的代价太小了。中国移动之所以敢于这么大张旗鼓地打“擦边球”,做极具误导性的宣传,除了业务人员的惯性思维,更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违规的代价太小了。很多用户对类似的套路已经习以为常,并不计较这个事,即便有个别用户发现被误导之后“较真”进行投诉,一般也就是返还原来多交的费用,运营商其实并没有什么损失。

至于主管部门的警告或处罚,往往也是雷声大雨点小,重重拿起,轻轻放下,很难起到威慑作用。最近中国移动西安分公司因为拒绝向用户提供携号转网服务而被处罚,令很多用户大呼痛快。其中移动公司自己确定的“靓号”管理办法,以及由此产生的在网协议,也是三大运营商惯用的“套路”。对此给出几项警告,再对移动公司罚款5万,真的就能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吗?记得此前因为在携号转网过程中存在拖延、通过赠送活动悄然增加协议期限等问题,三大运营商也被警告过,当时还处理了20多人,这样的问题不是又出现了吗?

电信主管部门早就要求,运营商必须精简套餐,优化服务流程,让用户消费得明明白白,三大运营商也对此多次表态。在近日举行的2020世界5G大会主论坛上,中国移动的负责人也表示,建设5G的同时要确保4G服务不下降。但实际上,类似中国移动推广19元套餐这样的模糊宣传,以及一些运营商“出格”的现象,还是频频出现。或许,真应该让运营商为它们的违规行为付出更大的代价了。

当然,这其中还是有一些隐含的代价。中国移动等运营商本来就在用户中缺乏信任,如果继续用一些“套路”来“忽悠”用户,这种不信任就更加难以消除,短期来说可能吸引了一些不明真相的用户,但长期来讲可能得不偿失。随着监管越来越透明,携号转网的管理越来越规范,用户不但会努力维护自己的权益,更会用脚来投票,最终抛弃那些成天在用户身上打主意的运营商。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