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天津心理医生咨询 天津市心理医生 浅谈拖延症

2023-05-30 07:48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拖延的目的在于个体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好准备,从而再开始任务,而当任务完成质量没有达到要求时,便可以解释为时间紧迫所致,...

原标题:天津心理医生咨询 天津市心理医生 浅谈拖延症

天津河北安怡医院是一家以精神与心理疾病防治和心理健康服务为主,集诊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为一体的二级精神心理专科医院。医院构建了完善的临床心理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门诊部设立精神科、内科、中医科、睡眠门诊、抑郁症诊疗门诊、中医精神科、心身障碍科、心理康复科、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脑功能检查与治疗中心等多个专科与亚专科。住院部开设男病房、女病房,和开放式家庭病房,配备空调、电视、冰箱、无线网络和24小时热水,独立卫生间。开展了个体、团体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设有心理咨询门诊、心理热线、网络咨询等多种咨询方式,帮助人们解决在恋爱、婚姻、就业、升学、工作、离退休等方面的心理障碍;开展系统的精神康复治疗,采用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社会服务、工疗、农疗、娱疗、体疗和生活自理、职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综合精神康复措施,使心理创伤较重的和正在恢复的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增进了健康,减少了精神的衰退与疾病复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日之计在于晨

情景1:小A在忙着完成本科毕业论文任务,预计三个月后可以完成初稿。但小A心想时间还长不如先让自己放松,一直拖到截止日期DDL来临,才手忙脚乱地准备第一章内容......

情景2:周五下午科任老师布置了周末作业,小B给自己设定了周日下午一定会完成的目标,可是到周日晚上还是有很多作业没有完成,回过头才发现自己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总是会被手机游戏、连续剧等娱乐项目吸引......

情景3:小编接到要完成关于拖延症科普文章的任务,从两个月前就开始构思了,预想着争取当月就完成。但总是想着要争取一次性把内容写得尽善尽美,所以一直拖至今日才完成本篇科普推文......

以上情景是否让你产生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或许部分人也会有相似的经历。实际上,以上情景是关于拖延症的一些日常表现。

NICE TO MEET YOU

拖延症的定义和类型

⚪ 什么是拖延症?

拖延症是指个体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将计划要做的事情或者必须要完成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 拖延症类型有哪些?

1、期限拖延

期限拖延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完成工作任务时停留在想象的阶段,直到截止日期才被迫开始。如情景1中,个体清楚自己需要完成的内容和时间限制,可因为截止日期还比较长远,所以会拖到截止日期来临才手忙脚乱开始工作。

2、分心拖延

分心拖延主要表现为当个体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被其他事情或者事物吸引,从而将精力或者注意力转移至手头上工作任务以外的情况。如情景2中,当个体在认真学习,被其他更有吸引力的娱乐项目影响,将更少的时间精力放在工作任务中。

3、自设障碍拖延

自设障碍拖延主要表现为当个人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总是找其他借口不做当下事情的情况。如情景3中,小编总是抱着完美主义想法,希望可以一次性地完成好推文的每个部分,把控好每处细节,可正是如此所以一直拖到现在。

拖延症的原因有哪些?

1、个体情绪状态欠佳

情绪会明显影响个体做出行动的意愿,研究表明焦虑与抑郁被认为是和拖延密切相关的两种情绪类型。当个体得知有任务需要完成时或者想象任务结束后可能会有的结果状态时,会容易产生焦虑感和紧张感,因而个体更倾向于采用回避或者转移注意力等方式降低这一部分的感受;而情绪低落或者抑郁的个体通常会表现为对事情提不起兴趣和精力,完成任务这件事情对于他们而言也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个体害怕失败和挫折

人们会倾向于采用拖延方式应对可能存在面对失败和挫折的情景。拖延的目的在于个体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好准备,从而再开始任务,而当任务完成质量没有达到要求时,便可以解释为时间紧迫所致,而减弱自己能力不足部分的关注。

3、个体秉持完美主义

人们在完成任务的时候,经常会想着或者期望达到完美的状态和结果,或者说希望将任务一次性完成到所有人满意的状态,不管是大范围还是小细节之处,可恰恰是这种不合理的期待或者想法,让个体停留在想象阶段却一直不行动。

4、个体注意力分配问题

当个体有决定行动的意识和行为的时候,总会有因环境或者事物的干扰影响个体注意力分配。完成手头任务的过程可能会存在困难或者枯燥的情况,这个时候出现其他突如其来的事物更有可能吸引个体关注,从而扰乱原本注意力分配的状况。

NICE TO MEET YOU

如何应对拖延症?

应对拖延症的前提是要意识和分析到影响自己拖延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在此基础上探讨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一般而言,我们可以试着从一些可操作的行动出发:

1、转变认知观念

个体可能会常常因拖延情况的出现而产生消极情绪,因此个体可以试着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理性探讨拖延给自己带来的积极以及消极影响部分。

2、设立合理可行的目标

合理可行的目标有助于降低高期待所带来的情绪,同时有助于提升个体自我效能感,因此个体可以试着结合自身实际能力和状况,设立合理可行的目标。

3、分解任务环节

在设立合理可行目标的前提下,个体可以将大目标分解为若干小任务,将任务分解为更容易实现的部分,从而可以帮助估算所需时间和精力,进一步提升做出行动的效率。

4、设立自我奖赏

当完成一定的目标和任务后,可以试着通过设立自我奖赏等方式进一步激励和强化自己的行动,从而有助于克服拖延的危害。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文字、图片、视频或其他内容涉及侵权或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修改,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