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全国工业城市新排名,东莞重返前十!

2023-05-27 15:28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一看城市排位,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和工业第一大省,广东有4座城市上榜中国工业城市10强,除了深圳、广州两位老大哥外,还有东莞、...

原标题:全国工业城市新排名,东莞重返前十!

随着各地陆续发布统计公报,中国“工业大市”竞速赛的结果露出了水面:深圳、上海、苏州率先跻身万亿工业GDP俱乐部,重庆、广州、佛山、宁波、无锡、东莞、泉州跻身十强之列,东莞排名第九

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竞逐中,东莞重回中国工业大市前十,更是排名中国机器人产业区域发展潜力城市第三。

显而易见,东莞工业依然底气十足地挑起稳经济、促发展的大梁。

回归十强 承压前行显韧性

在全国经济提振复苏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经济的表现被视为“风向标”和“晴雨表”。新发展格局下,全国各个工业城市开展了一场激烈的竞速赛,谁能率先挑大梁稳工业大盘,谁又能在“淬炼”中成长,备受各界的关注。

近三年来,东莞在这一榜单上的排名持续攀升,2020年位居13名,2021年位居11名,2022年更是跻身第九位第二产业从2020年的4145.65亿元到6513.64亿元,这背后蕴含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十大工业城市(图源:国民经略)

要知道在2019年,东莞排名中国工业城市第六名,一时风光无两。然而, 随后电子信息产业承压,2020年时,东莞跌落了前十强的宝座,外界唱衰的声音不绝于耳。

其后,东莞迅速调整好状态,并在2022年快速回归,这是工业支撑力、韧力、活力的生动表现

那么,东莞的工业有多强?

一看城市排位,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和工业第一大省,广东有4座城市上榜中国工业城市10强,除了深圳、广州两位老大哥外,还有东莞、佛山两位势力相当的制造业大市上榜,足见制造业底蕴之厚、实力之强。

作为第一梯队的领跑者,深圳登顶万亿工业GDP俱乐部榜首,成为中国工业大市第一强。而东莞是与深圳在地缘优势上最为突出的城市,是承接深圳产业外溢第一梯队重点城市。在深圳的“关照”下,东莞与之在不断融合发展中携手并进,在产业协同中不断实现高质量发展。随着新一轮大发展的推进,莞深融合足以吸引当今世界高端制造业的投资目光,更有望打造全球湾区经济一极。

东莞松山湖(摄影:张景辉/图虫)

二看产业比重,东莞在2022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全省占比达到13.3%。全市工业比重超过50%,涵盖41个工业大类中的34个,涉及6万多种产品,集聚超20万家工业企业、1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家境内外上市企业、14家超百亿工业企业、3家超千亿工业企业,是不折不扣的工业大市。

东莞港(来源:东莞港务集团)

三看工业实力,东莞市智能移动终端集群,智能装备集群,泛家居集群三大集群入围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是代表我国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东莞“选手”,也是建设科创制造强市的有力抓手。

先进制造业“国家队”部分城市分布(图源:国民经略)

可以说,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东莞工业稳增长的“基本盘”,也是未来发展的信心来源。按照这一势头,我们可以期待,东莞工业经济发展还将继续走高。

两大产业 抢抓风口有着力点

衡量一个城市的工业实力,不只看工业规模,更要看先进制造业的竞争力

长期以来,东莞以电子信息产业为第一大支柱产业,但近年来,随着大国博弈日益白热化,在手机销量短期承压的背景下,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首当其冲。

因此,在先进制造产业竞逐的赛道上,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寻找新动能成为东莞最迫切的问题

比对近年来东莞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几个数据可以发现,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型显示、新能源装备、生物制药几个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其中,以机器人产业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早就迈过千亿大关,2022年达1193.89亿元,近三年均保持正增长的趋势;新能源产业集群去年营业收入达667.32亿元,增速达11.3%;新型显示、新能源装备、生物制药等行业在去年的增加值分别增长9.2%、9.6%、11.3%。

经过市场摸索,机器人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很有可能成为东莞抢占先进制造产业赛道两大抓手。

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发布的榜单显示,东莞排名中国机器人产业区域发展潜力城市第三,这背后的原因是东莞具有较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基础,产业基础在创新力和影响力方面位于全国前列。

2023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区域发展潜力城市榜单TOP10(本榜未将上海、深圳、北京、广州列入排行范围)(来源:高工机器人)

这是东莞从2013年起推进机器换人的成果,丰富的制造业场景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17年以来,东莞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先后突破500亿、1000亿大关

如今,以机器人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已成为东莞第二大支柱产业,去年12家高端装备企业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高端装备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传统产业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东莞完善的配套也吸引了机器人产业供应链企业聚集于此,促成机器人产业生态链的加速形成。”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表示。

在千亿产业集群竞逐的赛道上,新能源产业这一新兵正在加速跑,并有望突围而出,成为东莞又一支柱产业。全球各地抢夺新能源产业风口的当下,比亚迪等龙头也看中的东莞这块腹地和产业优势,加速布局。

东莞是广东省电动自行车产业主要集聚区之一,拥有电动自行车整车、锂电、头盔等相关配套企业超100家,年产值200亿元,爱玛、台铃等整车生产企业均在东莞布局。目前,全市有超过40个在建的新能源产业相关项目,预计产值约600亿元。

林江表示,在“双碳”的目标,新能源市场的空间大、市场广,但在全球新能源产业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东莞要勇立潮头需探寻差异化发展之路。

一揽子政策 发展有信心

在国家稳定制造业比重、提高制造业质量的发展大势下,全国各地全力拼经济,前有标兵,后有追兵,须有真本事。东莞也清晰认识到,稳保工业大市前十强不容易,当坚持以“制造业当家”为要领,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不停歇

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东莞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破局点”是有明确的目标的。2月1日,东莞发布“一号文”《关于坚持以制造业当家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20条政策、75项措施,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营收超百亿元制造业企业不少于25家,产值超千亿元制造产业集群不少于7个。

在产业立新柱方面,东莞今年将进一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能级提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打造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材料等产业新立柱,到2025年底前新能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率先突破千亿元规模。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团队

锚定发展目标,东莞首批筛选9条重点产业链,实施“链长+链主”制,加快打造万、千、百亿级的多元化产业集群

首批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移动终端、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储能、电动自行车、高端医疗器械、预制菜、国产基础软件等9条产业链,建立完善“八个一”工作体系,每条重点产业链分别遴选2—3家“链主”企业,“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给予支持,为东莞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东莞市工信局局长肖必良介绍“为了让工业企业放下包袱、放开手脚、心无旁骛干事业,东莞今年以来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从助生产、拓市场、找订单等方面全力“撑企”。我们有信心,随着制造业当家各项措施的落地实施以及资源要素的倾斜支持,工业经济将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

“东莞要稳住工业大盘,不仅在落实好减税降费等政策,还要不断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加大数字化、智能化的力度,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林江表示。

来源:东莞发布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