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原创 今年520,你还会给女朋友送礼物吗?

2023-05-26 15:54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而很多男性的发言,也让女性感觉无法接受:在网上询问网友如何催妻子生育,遇到婆媳矛盾时缺乏处理能力,还未进入婚姻的男性也...

原标题:今年520,你还会给女朋友送礼物吗?

魏一宁(撰稿人)

全文3800余字,阅读约需7分钟

女性主义的实质,并非要求女性的特权,而是通过赋予女性在职场、家庭中更平等的地位,实现两性的平等。

又是一个5月20日。

在1998年范晓萱的《数字恋爱》中,520被赋予了“我爱你”的含义。2005年,歌手吴玉龙通过《网络情人》走红,520这一数字又和网络恋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逐渐成为了一种初代互联网流行文化。

2010年5月20日,数以万计的网民组织了520活动,随后,刚刚兴起的电商借机开展团购、打折等活动。

可以说,电商的兴起,制造了两个节日,一个是11月11日的“光棍节”,一个是类似非官方情人节的520。

十多年之后,520已经成了一个“过气节日”,尽管很多购物平台甚至知识付费APP仍然打出折扣、优惠项目,但在人们心中,这个节日已经越来越鸡肋。

今年的520,你还要给伴侣送礼物吗?

▌01

随着时间的推移,被网民和电商制造出来的新兴节日热度越来越低,也不再是前卫和浪漫的象征。

当大龄单身青年男女越来越多,光棍节不再是一种挑战世俗眼光的单身人士庆典,而是变成了采购生活用品的大狂欢,商家折扣力度也越来越低;520则因为“需要给女朋友送礼物”变成了一种负担,越来越多的男性对这个人造节日失去了兴趣。

在男性聚集的社交媒体上,经常有男性网友吐槽婚姻和恋爱。在他们的心目中,婚恋意味着大量的支出:相亲市场要求男性买房买车、支付彩礼,女性又要求男性在每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送礼物、请客,包括情人节、520、七夕、生日、恋爱和结婚纪念日……

通过阅读激烈的吐槽、或真或假的故事和段子,人们可以勾勒出“被消费主义洗脑”的女性形象,她们生活精致,拥有旅行、插花、烘焙等各种开支不菲,却对生活没有实际意义的爱好,追求同样没有实际意义的节日仪式感,同时对婚恋对象有极高的经济要求。

近年来,女性主义逐渐普及,一部分女性走向独立,她们开始反思男性的金钱馈赠:这种馈赠固然能够解决女性的经济问题,让女性感到被爱和被需要,实质则是一种购买——女性可以收到免费的礼物,而男性期望得到的回报,最核心的无非是性价值和生育价值。

因此,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拒绝这种交易,不再希望被当成男性“饲养”的金丝雀,开始AA制约会,拒绝单方面接受男性赠送的贵重礼物。

另一部分女性则变成了受到攻击的“田园女权”,可以说,“田园女权”是“拜金女”的升级版,她们一方面表达女权主义言论,要求男性分担家务、尊重女性的生育自主权,一边向男性索要结婚所需的财务保障和贵重礼品。

在网上,田园女权是男性主要的攻击对象,也被视为导致性别对立的元凶。不过,需要为性别对立承担责任的,并不只是田园女权。

近几年,网络上也开始出现了更加激进的男性力量——越来越多的男性也开始陷入对恋爱和婚姻的恐惧,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想法,认为大部分女性虚荣、拜金,同时,他们又不甘于单身,自称为“Incel”(非自愿独身者,involuntary celibate)。

Incel网络社团从国外兴起,在美国和英国,大部分Incel成员把没有恋爱对象归咎于自己的容貌不佳,但在中国,大多数Incel成员则认为导致单身的原因除了容貌,还有其他原因,例如在经济方面缺乏优势,或从小在反对早恋的规训下失去了恋爱的能力。

无论如何看待自己被迫单身的原因,Incel成员最终很容易导向对女性、对看起来更优秀的同性的仇恨。近几年内,英国、美国、加拿大先后发生多起Incel成员驾车伤人、持刀或持枪袭击女性的暴力事件,2020年,加拿大把Incel团体成员的行为归为暴力极端主义形式。

而在国内,潜伏在网络上的Incel小团体也经常对女性和女性主义支持者进行网络暴力,受害者包括支持女性的情感博主、支持性别平等的男性,乃至于仅仅因为生活方式不符合“传统道德”引起他们注意的普通人。

▌02

然而性别对立的真正元凶,还不是田园女权或Incel男性,而是在现代社会中婚姻的逐渐解体——婚姻所组建的家庭,已经不再是一个坚固的堡垒,这让两性都感到越来越焦虑不安。

李银河曾经在奇葩大会中提出,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和人性有一种紧张的关系,随着社会越来越开放,对婚外恋情的态度越来越宽容,加上性的目的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性单纯是一件快乐的事,不需要以繁殖为前提,婚姻也就逐渐失去了必要性。

日本女性主义学者上野千鹤子认为,婚姻没有彻底消亡的原因,是目前婚姻之外的“互助选项”太少,人们为了互相扶持,不得不进入婚姻,或不敢离开婚姻。

尽管婚姻制度仍然存在,并且在目前的社会里,它是两个人组建家庭、互相扶养、生育后代的保障,但婚姻对双方的约束和保障都越来越少。

在传统社会里,男性靠金钱征服女性天经地义,传统对女性的要求是美丽、温柔、贤惠,能够“陪男人吃苦奋斗”,而对男人的要求则是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包括金钱和社会地位。

社会由此产生了默认的契约,女性为男性提供性服务、生育服务和家务劳动,男性则供养女性,并永远不抛弃糟糠之妻。

在过去的熟人社会中,不够贤惠的女性、抛弃妻子的男性都会沦为舆论的惩罚对象,但随着熟人社会逐渐解体,人们逐渐变得原子化,这种道德模式不再具有约束力,只要打开互联网,就会看到铺天盖地的不幸婚姻案例。

这些案例让男性和女性都产生了不安,对另一半不忠诚、不履行义务、导致自己“人财两空”的恐惧越来越强烈,女性恐惧自己在结婚生育、承担大部分家务、失去职场发展能力后被抛弃,男性则恐惧自己付出的金钱无法得到相应的忠诚和日常“服务”。

为了应对这种恐惧,一部分人把内心的恐惧与愤怒投射到异性身上,女性成为通过索要金钱获得安全感的“田园女权”,而男性则变成了充满心理自卑、把无法满足的欲望化为仇恨的Incel。

不过,网络上的宣泄,除了令其他人感觉不适,对摆脱单身毫无帮助——大多数人仍然不得不继续单身,继续在网络群组里发泄情绪、抱团取暖,或者回归正常的轨道,进入相亲市场。

对于仍然把婚姻当成唯一归宿的人来说,可以对抗不安感的,大概就是在相亲市场上,找到一个门当户对、势均力敌的结婚对象:但最终,相亲市场上的讨价还价,各种优势和劣势的计较,又把自己放到了商品的位置上。

▌03

两性之间的互相指责和宣泄情绪无济于事,而通过交易般的相亲摆脱单身,又会让人感到缺乏自尊,在当代社会,两性群体之间,更重要的是共识而非对立。

目前,女性的个人解放意识已经越来越普遍,而很多男性还困在旧有的观念中。

相当一部分女性对“婚姻神话”产生了质疑——无论是上一代母亲、阿姨的婚姻经历,还是网络上的各种信息,都让女性认识到,决定走入婚姻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长期以来,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尽管近三十年来有所下降,但在2019年,中国15-64岁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仍然达到了68.57%。

中国并不像欧美、日本有根深蒂固的家庭主妇文化,仅凭男性的工资,也很难养活妻子和子女,大部分女性在婚后不会放弃工作,却需要同时面对工作和家务劳动,另外,在生育后,女性由于产假、哺乳假、照顾子女花费更多的时间,往往会造成薪资下降和职业发展受阻的情况。

因此,想要婚姻的女性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选择“上迁婚”,找一个在经济地位上优于自己的男性作为供养者,弥补产假、哺乳假和更长期的经济损失,要么寻找能够在家庭生活中实现性别平等、尊重女性家务劳动价值和生育价值、能够分担家务和育儿的男性。

但大部分男性还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对很多女性来说,在相亲、社交中见到的男性,甚至自己的男朋友,很难让人满意。

在社交媒体上,有很多女性倾诉自己和身边男性的意见分歧:女性恐惧生育,男性却表达“所有女性都要生育”;女性为痛经感到痛苦,男性却认为这是矫情和索要特权;一部分男性反对在高铁上售卖应急卫生巾,理由是“占据公共资源”……

而很多男性的发言,也让女性感觉无法接受:在网上询问网友如何催妻子生育,遇到婆媳矛盾时缺乏处理能力,还未进入婚姻的男性也往往在潜意识中把自己摆在“供养者”的位置上,在节日前,仍然有男性在网上询问情人节、520、七夕送女朋友什么礼物好,并提供了自己的预算,很多时候,预算达到了四位数。

在一则询问该如何送礼物的帖子下,有女性评论:“连女朋友喜欢什么都不知道就砸钱,竟然也能有女朋友?”

更为普遍的现象,是一度流行的“闲鱼文学”:在这个二手交易平台上,用户们编写了很多转让二手用品的理由,其中最常见的是“七夕送的不需要了低价转卖”、“情人节男朋友送的,家里太多香水了,偷偷转掉赚点零花钱”、“七夕当天,谈了一年的女友是别人的了,准备的礼物也用不上了”……

无论这种“闲鱼文学”是否真实,它可以折射出一种现象——社会大众仍然把男性定义为送礼物的一方,男性通过香水、皮包、首饰等奢侈品或轻奢商品赢得女性的芳心,而女性则是被追求的对象。

不过,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已经不吃这一套了。一方面,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人们倾向于舍弃昂贵的“浪漫”,过较为朴实的生活;另一方面,如前所述,由于现代婚姻和感情的不稳定性,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不再信任这种靠昂贵礼物换取恋爱的模式。

男性不愿再为一段充满不确定性的感情付出金钱,而对于很多女性来说,她们渴望的未必是很贵的礼物,更需要真诚——如果连女朋友喜欢什么都不知道,只拿出四位数的预算来询问网友,未免太没有诚意,何谈互相陪伴、互相理解的爱情?

女性的思想已经开始解放,对于男性而言,如果需要拥有一段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同样需要解放思想:目前的经济形式,很难让男性成为养活全家的“供养者”,更何况,比起一个“供养者”,当代女性更需要的,是尊重和性别平等。

女权主义的实质,并非要求女性的特权,而是通过赋予女性在职场、家庭中更平等的地位,实现两性的平等:女性不再被视作提供性、生育和家务劳动的工具人,男性也不再被视作供养者。

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并非一朝一夕,但在这个520,至少很多男性可以从微小的地方做出改变:帮助自己的伴侣做家务,为伴侣做一顿饭,了解伴侣的喜好,赠送一份温暖、实惠、贴合对方爱好的小礼物。

在恋爱中,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陪伴,用真心换真心,比一切奢侈的礼物都更加珍贵。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Tags: